茸鹿品种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养鹿业及养鹿场的生产指标和生产水平。优良的品种,不但在相似条件下能生产更多更好的鹿茸及鹿的其他副产品,而且可大大提高养鹿业的劳动生产率。如茸鹿的主要生产性状可使鹿茸平均单产能提高60%左右,母鹿的繁殖成活率可提高20%~30%,且可节省15%左右的饲养成本,使茸料比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养鹿业已选育出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与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塔里木马鹿品种和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未来几年即将培育出清原马鹿和东天马鹿品种。这些品种品系,除了东天马鹿是采用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新品种外,其余均为本品种选育。而杂交育种方法则是以纯繁选育为基础的,它是迅速大幅度提高茸鹿生产力的较佳方法,在已选育出多个品种品系茸鹿的基础上,今后应作为主要的方法,并大力开展。
一、育种方法
(一)本品种选育
茸鹿的本品种选育又叫纯种选育法,是指以梅花鹿、马鹿等进行本品种连续4代以上(核心群至少连续选育3代)繁殖选育提高的方法。它是本品种选育一般是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单公群母配种方法及应用人工授精等现代繁殖技术,开展闭锁群继代系统选育的方法。它是通过引种、风土驯化,确定多系祖鹿和建立选育群;多组选育群自繁(即一代直交),再“杂交”(2~3代再横交)选育,精选F1、F2代种鹿和扩繁;扩大品系鹿数量,改善选育群品质等阶段,并通过对幼鹿采用科学培育新技术和对选育群鹿的科学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可在各大型鹿场组建育种核心群,各鹿场之间串换种鹿,进行亲缘更新。建国以后通过这种方法已使成品茸单产提高一倍,
繁殖成活率提高10%,达80%以上。
(二)杂交育种
茸鹿的杂交育种系采用不同品种、品系、类型的鹿进行交配、繁殖培育的方法。旨在获得高产的后代,进而通过回交、级进杂交、2~3代,鹿业近40年开展了东北梅花鹿、东北马鹿、天山马鹿、叶乐羌马鹿、阿尔泰马鹿、甘肃(青海)马鹿、四川水鹿、白唇鹿、双阳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清原品系天山马鹿、西丰梅花鹿、塔里木马鹿等12种茸鹿的各种间和亚种间的8种杂交(系)、28种组合方式的试验,多数杂交获得了产茸量、产肉量、生活力、抗病力、繁殖力明显提高的后裔,其中坚持较好的是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的杂交,时间长,规模大,经济效益明显。而马鹿亚种间的东天杂交已历经21年,近期可培育出东天马鹿新品种,其F?1和F?2代最高个体的头、二锯产头茬茸分别为4.4kg、7.95kg和8.1kg、13.66kg。在开展茸鹿的系统的杂交试验基础上,正继续深入开展着花马杂交F?1代(母)或东天杂交F?1代(母)与阿尔泰马鹿的三元杂交,培育出高产低耗的茸肉兼用鹿或肉用鹿。
(三)引种与风土驯化
引种系指从国外或外地引入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群的种鹿(含冻精或冷冻胚胎),用来直接推广或改良当地及本场品种或类型群鹿;风土驯化则是指引入的鹿种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变化过程。引种和风土驯化成功的主要标准是:茸鹿被引到新的地方,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但能生存、繁殖、正常地生长发育,而且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特征和遗传特征,甚至产生了某些有益的变异。如新疆天山马鹿先后被引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虽然头几年繁殖较差,但是其适应性、耐粗饲等主要优良特征表现突出,后来不仅在产茸量方面超过原产地鹿近50%,而且繁殖力已明显高于东北马鹿,其茸毛向短、稀、色深方向发展。东北梅花鹿引到海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省(自治区),风土驯化也很成功。而驯鹿和塔里木马鹿在我国至今未见有引种和风土驯化成功的报道。为了引种成功,要根据引种的的、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因素、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引入种鹿的适应程度和疫情,正确选择引入的鹿种(包括精液),应选择健康、无亲缘关系、无生殖生理缺陷、符合种鹿标准的高产鹿或其后裔。特级种鹿以刚锯下茸时就起运为佳。对于引入的种鹿要进行检疫,隔离一段时间,并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适应性驯化,以尽快达到风土驯化的目的。
鹿的育种
二、育种工作技术措施
(一)建立育种技术档案
1.作标记 为了准确记录和识别鹿只,避免混淆,便于组织饲养管理和鹿的育种,鹿场应对鹿只进行标记。目前主要有剪耳号和打牌号两种方法,或二者结合起来尤佳。
(1)剪耳号。此法简便易行,省钱,容易辨认,一般会长久不变。一般使用左大右小的方法,即左耳上下缘每个剪口分别为10与30,耳尖剪口为200,耳中间圆孔为800;右耳上下缘每个剪口分别为1与3,耳尖剪口为100,耳中圆孔为400。一般每个耳朵上缘剪2个口,下缘剪3个口,这种标记法共可编排到1621号。也有少数鹿场按右大左小的原则进行剪耳标号。一般公鹿剪单号,母鹿剪双号。各年度的剪号最好是从1或2开始,逐年延续。剪号时间一般应在初生仔鹿吃2~3次初乳以后进行。剪口深度以0.6~0.8cm为宜。剪口时须尽量避开血管。
(2)打牌号。此法是用打耳标钳将写好的号牌(1凸与1凹的组件)穿戴于鹿的某一侧耳上,耳标牌上的数字等在从正面看一目了然。按鹿的性别、种类打戴不同颜色的牌较佳,若能在牌上写清父母号、年度、产地和代数尤佳。
2.建立育种影像档案
(1)育种的照片档案。它是鹿现代育种必备的。主要包括本品种或品系、类型种公母鹿的标准头照、左侧照和臀照。要求典型公鹿带标准规格茸型(头侧照)和睾丸(臀照),母鹿的臀照带乳房;系祖鹿和各代的特、Ⅰ级种公鹿典型照、核心群公母鹿群照、培育的仔、育鹿照;标准茸照;采用新技术设备及现代繁殖方法等典型照;本行业专家对选育鹿及其主产品验收、审定照等。同时照幻灯片尤佳。
(2)育种的录像片档案。它也是鹿现代育种所必备的。除了分阶段或选育世代,对上述照片档案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录像外,还要把选育的技术路线、方法、主要技术内容及其指标等录像下来,视具体情况,每年录像一部分,再剪裁编制成系统完整、成熟典型的录像片。
3.建立育种档案资料库
不仅把上述育种资料存入档案室(库),还要存入计算机里,应把如下育种资料存入档案室(库):育种的计算机软盘;育种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技术总结报告、技术路线和方法、措施;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鹿茸或鹿茸成分品质的检验报告等。
(二)品系鉴定
系根据直接观察和生产记录情况,对鹿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定,它是茸鹿育种应做的基础工作。茸鹿的外部形态及其发育情况、健康水平与生产力均有密切关系。进行直观外貌评定是目前生产实践中鉴别茸用鹿经济效益和种用价值大小的基本方法。对于公鹿首先是评
定茸,评定时间在公鹿生茸季节。鹿茸的产量和质量与茸型密切相关,鹿茸应以茸型规整、主干粗圆长、嘴头肥大、根细上冲、门桩小者为佳。对于母鹿应在产仔期和配种期评定。母鹿应以似奶牛体躯、乳房大、臀宽者为佳。种鹿应为头大、额宽、角基粗壮端正、嘴角深、胸宽深、背平宽、腹围大、四肢强健、管围较粗、外生殖器正常、被毛光滑、食欲旺盛者为佳。还应根据它们的谱系、各项生产记录,对其生产性能、生长发育、后裔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定,进而作出整个
鹿群的品质鉴定,组建育种核心群。
(三)合理分群经过品质鉴定后,根据鹿的等级标准、选育方向、鹿群内的亲缘关系等,将鹿群重新分为育种核心群、生产等级群的淘汰群。一般鹿育种核心群的数量占全群的20%以上(马鹿)或25%以上(梅花鹿),它是由特、Ⅰ级鹿所组成。合理组群是正确进行育种工作和饲养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且年年要不断地改善提高,使所有鹿群不断地得到更新,保持最佳结构数量,以不断地提高鹿茸产量和鹿的繁殖力。
(四)拟定育种工作计划
在品质鉴定和合理分群之后,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的生产情况、自然条件、鹿的品种(系)、类型等做好繁育工作计划。
(1)本场和鹿群的基本情况 它包括鹿群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和经济条件、鹿群结构和历史形成过程及亲缘关系、鹿的体质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水平和饲料供应状况等。
(2)育种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它包括鹿群逐年增长的只数和育种的主要指标;发情率、受配率、受胎率、产仔率、双胎率、仔鹿成活率、繁殖成活率;产茸量(分种公鹿和同龄公鹿);产肉量;饲养成本;茸成本;鹿生长发育的体重体尺和体质外貌指标等。
(3)育种工作的具体措施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育种档案和记录制度;确定选种方向和具体指标;制定选育实施方案、配种方案、选配方法、繁殖手段;建立饲料基地,保证饲料供应,采用最佳饲料配方;加强幼鹿培育;改善成年鹿饲养管理,并制定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制定各有关方面的检测、鉴(审)定标准和方法等,要逐项认真落实。
(五)育种试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准确的各项育种试验记录及其统计结果是茸鹿场正确进行繁育工作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种公鹿卡片、种母鹿卡片、收茸记录、茸重茸尺测定记录、收售茸记录;配种记录、产仔记录;鹿体重体尺测定记录;鹿的屠宰记录;饲料单;鹿群周转记录、鹿的病志、发病与死亡记录;鹿销售与购入记录、生产日记簿等,其中主要的为前10种记录。
1.体重体尺测定
(1)体重
1)初生重 仔鹿吃上初乳后1日龄体重。用25kg钩秤与网兜(网眼10cm×10cm,面积1m×1m)称重。
2)离乳仔鹿重 8月下旬离乳仔鹿重。
3)育成公鹿体重 为6月中旬前后结合大批育成鹿锯初角茸时秤测的体重。
4)成年鹿体重 按2~11岁各龄秤重,公鹿结合锯头茬茸时保定前(机械保定)或保定后(药物保定)称重。
5)母鹿体重 于断奶至配种混群前称重。离乳仔鹿、育成鹿、成年鹿的体重测定应于清晨空腹早饲前进行。可利用地衡秤重。体重以kg表示,仔鹿初生重表示的最小单位为0.5kg,其他鹿为1.0kg。
(2)体尺
1)体高 体高为?甲顶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2)体长 为肩端到臀端的距离,可用卷尺或测杖量取,但必须注明所用测具。
3)头长 额顶至鼻镜上缘的直线距离。
4)头深 两眼内角连线中点到下颌骨下缘切线的距离。
5)最大额宽 两侧眼眶外缘间的直线距离。
6)耳长 自耳尖沿耳的上缘至耳根的自然距离。
7)胸深 沿肩胛后角量取由肩胛至胸骨下缘的直线距离。
8)胸宽 肩胛后角左右两垂直切线间的最大距离。
9)胸围 沿肩胛后角量取的胸部周径。
10)管围 在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11)尾长(去毛) 尾尖至尾根可活动处的自然距离。
12)角基距(含母驯鹿) 贴近额骨量取的左右角柄间的直线距离。体尺以cm表示,最小单位为1.0cm。
2.茸重茸尺测定
(1)茸重
1)鲜茸重 茸锯下后到加工前茸带血的重量。即排血梅花鹿茸为不撸皮血于刷洗前的鲜重,马鹿茸或带血梅花鹿茸为封锯口前的鲜重。
2)成品茸重 为销售时含水14%~18%的重量。此外,鲜茸和成品茸平均产量包括上锯公鹿的头茬茸和再生茸及砍茸的产量,不包括初角茸和初角再生茸。鹿茸重量用10kg小台秤或电子秤称重。左右枝单独称重。鹿茸重以g表示,最小单位为1.0g。
(2)茸尺
1)茸主干长度 沿茸主干后侧测量,自锯口边缘至茸顶端的自然长度。
2)茸主干围度 梅花鹿茸为主干中部围度,马鹿茸为冰枝与中枝间最细部的围度。
3)眉枝长度 由下扈口中点沿眉枝上缘到枝端的自然长度。
4)眉二间距 由下扈口至上扈口间的自然长度。
5)眉冰间距 眉枝扈口中点至冰枝扈口中点的垂直距离。
6)嘴头长 上扈口中点至茸顶端的自然距离。茸尺均用钢卷尺于称重后测量。茸尺以cm表示,最小单位为0.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