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
本病对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都有易感性,但鹅易感性较差,野禽也易感。禽霍乱造成鸡的死亡损失通常发生于产蛋鸡群,因这种年龄的鸡较幼龄鸡更为易感。16周龄以下的鸡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多发生于肥胖的和高产的母鸡,对产蛋性能影响较大。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急性者发病急骤,晚间能食,早晨倒地死亡,看不见什么临床症状。急性者口流粘液,呼吸急促,发热口渴,腹泻剧烈,排泄绿色、灰白色甚至红色稀粪,肉髯青紫肿胀,翅尾下垂,两脚瘫痪。慢性者表现持续腹泻,贫血消瘦,分泌物多,关节肿大,行走瘸拐,有的呼吸困难,流鼻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有分泌物,称为“甩头瘟”。
防治措施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平时严格执行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本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鸡场不进行疫苗接种。
鸡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全群给药。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鸡只死亡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d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中药治疗方案
黄芪、蒲公英、野菊花、双花、板蓝根、葛根、雄黄各350克,藿香、乌梅、白芷、大黄各250克,苍术200克,共研细末。用法每日按饲料量的1.5%添加饲喂,连喂7天可治疗此病。
本病很难得到地控制,可考虑应用疫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