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虫与蜈蚣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的,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千足虫除了最后一节之外。蜈蚣的每节身体上只有1对足,而蜈蚣的身体最多可以分为170节,因此,根据它身体的节数,它可能有15-170对足。再来看千足虫,除了前4节身体之外,它的每节身体上有2对足,总共有大约100对足,具体数目要看千足虫的大小。另一个区别在于它们的食物:螟蚣吃其他虫类,而千足虫只吃植物。
一、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 1、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2、蜈蚣又名叫天龙。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身体又扁又长,大约有12厘米左右,金黄色的头上长了一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单眼,嘴是由一对大颚和一对小颚组成。身体由21节组成,背面是暗绿色,腹面是黄褐色,每节上都生长着一对足,第一对称“颚足”,足上有发达的爪和毒腺,最后一对向后延伸像是尾。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间,行动十分敏捷,每当晚上外出捕食小动物,白天闭门不出。我国各地常见的是少棘蜈蚣。蜈蚣在中医学上有重要的医药价值,现在正进行人工养殖和研究。 二、千足虫和蜈蚣的生活习性 1、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2、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有区别的,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千足虫除了最后一节之外。蜈蚣的每节身体上只有1对足,而蜈蚣的身体最多可以分为170节,因此,根据它身体的节数,它可能有15-170对足。再来看千足虫,除了前4节身体之外,它的每节身体上有2对足,总共有大约100对足,具体数目要看千足虫的大小。另一个区别在于它们的食物:螟蚣吃其他虫类,而千足虫只吃植物。
一、千足虫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
1、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2、蜈蚣又名叫天龙。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身体又扁又长,大约有12厘米左右,金黄色的头上长了一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单眼,嘴是由一对大颚和一对小颚组成。身体由21节组成,背面是暗绿色,腹面是黄褐色,每节上都生长着一对足,第一对称“颚足”,足上有发达的爪和毒腺,最后一对向后延伸像是尾。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间,行动十分敏捷,每当晚上外出捕食小动物,白天闭门不出。我国各地常见的是少棘蜈蚣。蜈蚣在中医学上有重要的医药价值,现在正进行人工养殖和研究。
二、千足虫和蜈蚣的生活习性
1、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2、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