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一般在9到11月发情交配,在野外环境下为争求配偶而互殴,生育率比人工养殖低,那人工养殖梅花鹿繁殖配种技术来了解一下。
梅花鹿配种
在圈养条件下采用本交配种有多种方法,例如,群公群母、双公群母、单公群母配种方法等。
1、单公群母配种法。这种方法在配种期间不替换种公鹿。根据母鹿的生产性能(主要是个体历年配种和产仔日期早晚,空怀、死产、死仔与否,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等),分成25只的小群,放入1只特级或一级的种公鹿,并给予良好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受胎率可确保达到90%以上。
配种末期换上初配的预备种公鹿的配种方法,是在配种旺期过后,用年龄4~5岁、属于遗传性能好的高产鹿或特级种公鹿的后裔作为配种期的收尾配种,这样做不仅对被替换下来的主配公鹿十分有利,而且也可鉴定初配预备种公鹿的种用价值。
2、试情配种法。在25~30只的母鹿圈内,从调教驯养的特级种公鹿中选1只放入试情,若有母鹿发情,即可交配。采用这种试情法时,在配种初期和末期最好有目的地利用初配公鹿,而在旺期时采用主配公鹿。每天试情配种3~4次,以早晚为好(早4~7时,晚16~22时),配率可在95%左右。最近几年,更多的鹿场逐渐采用大圈大群单公群母定时试情的配种方法,用安静型年轻低产公鹿、输精管结扎公鹿、带试情布的公鹿、阴茎移位公鹿试情,使参配母鹿只数成倍增长、记录准确、谱系清楚,仍能保证妊娠率达90%以上。
梅花鹿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1、配种期(我国北方地区在9月中旬~11月中旬):该期是繁殖母鹿性机能成熟活动期,卵巢滤泡发育、排卵、受孕都依赖于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钙、磷和其他矿物质的供给,为母鹿怀孕作好准备。
2、妊娠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次年5~6月):母鹿受孕后前期,中期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后期发育很快,从饲养上前中期可供应较多的青绿饲料,后期饲料选择一些体积小、优质适口性好饲料像紫花苜蓿、青草、胡萝卜、萝卜、薯类等以保证怀孕母鹿的营养。
3、哺乳期(一般在5月下旬~9月上旬):该期正是青草旺盛,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丰富的青草饲料保证母鹿泌乳哺育仔鹿,此时母鹿采食量比平常增加1/4~1/3。必须保证母鹿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A、D、钙、磷和矿物质含量以满足泌乳的需要。
4、配合精料种类比例:玉米、高粱、小麦20%豆粕、豆饼、油饼50%糖麸类30%
5、多汁饲料:胡萝卜、萝卜、薯类、浆果类。
6、青绿饲料:紫花苜蓿、青贮秸杆、新鲜青草、树叶、嫩树叶、野菜等。
7、饲喂方法:每头鹿每日给草量15千克左右,掌握少给勤添,其他按日粮比例饲喂。必要时适当补以壳粉、鱼粉、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K矿物质等,母鹿在哺乳期变得性情凶暴有的攻击饲养人员,必须注重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