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鱼日常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病害监控和记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确定甲鱼健康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直接的依据。具体来讲,在日常管理中应做到四个方面:监控水质状态、观察甲鱼日常摄食速度、观察甲鱼日常活动特征、观察甲鱼体表异常特征。下面跟养殖资料网一起了看看甲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预防与监控吧!
一、水体监控
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对象的生存环境,恶化的水体会大量滋生病原菌,致使甲鱼发病。好的水体要求透明度在5~15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藻相稳定。观察甲鱼生存状态时,水质是一个很好的外部参考数据。甲鱼疾病爆发,多是受外部水体环境中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及时监控水体参数及藻相变化。水体参数监控应做好PH值、亚硝酸、氨氮、溶氧含量的监测;如出现异常,应找出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对甲鱼的影响以作出对应的措施。例如,当PH值出现异常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1)pH值偏高或过高
原因:
①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尚不稳定,此时PH值往往会偏高;
②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尤其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③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偏高。
危害性:当PH值过高时(—般pH值大于9),水体呈碱性,水体中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加大了氨氮的危害性,容易腐蚀甲鱼食道及呼吸道,摄食异常。
处理措施:当pH值—直很高,可用降碱灵降低pH值。
(2)pH值偏低或过低
原因:①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pH值偏低,甚至下午时可能还达不到7.2;②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也会偏低。
危害性:水体呈酸性,—般pH值小于6,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再者,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甲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响正常生长。此外,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
处理措施:如pH值一直较低,可用生石灰水溶液泼洒水体,提高ph值。应每天观察池水中藻相的变化情况及池水中藻类的数量,进而判断池水中藻类数量的适宜程度,做好相应的措施。如果池中藻类较少,可适当添加生物肥料,增加水体的肥度;若藻类数量过多,可适当使用一些灭藻类药物。
二、甲鱼摄食情况监控
甲鱼的摄食欲望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甲鱼的身体状况,健康的甲鱼摄食欲望强烈,摄食能力良好。摄食异常是一个危险信号,一般是疾病发生的前兆。在每餐喂料后观察甲鱼摄食情况(一般为喂料半小时后巡塘),对留有残饵的池子,应进行记录并注意观察,找出原因。摄食异常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可分为:(1)外部异常引发甲鱼摄食异常,如天气状况出现巨变,引起甲鱼的应激反应。出现这种情况可在下餐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类药物,如Vc、甲鱼多维等。(2)致病病原菌的侵入引发甲鱼摄食异常,同时表现出甲鱼体表异常及活动迟缓。应找出相应的病害原因,并添加适宜的药物,及时治疗。(3)水环境的恶化,如氨氮过高、亚硝酸过高都能影响甲鱼摄食。可利用亚硝速净、粒粒氧等先降低氨氮、亚硝酸,后处理好水质。
三、甲鱼日常活动行为的监控
甲鱼是两栖动物,甲鱼的活动范围可分为水中和陆上。观察正常甲鱼在水中和陆上的活动行为,可为区分甲鱼活动异常提供比较参照。正常情况下,甲鱼在水中划水时,活动敏捷,前肢活动与后肢活动为对称同时活动;在陆地上有异常声响时,甲鱼能够迅速逃入池中。当出现甲鱼在水中活动迟缓,划水活动异常时;在陆地上,甲鱼遇人不避或活动迟缓时,应及时观察该池塘甲鱼的活动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相对应的措施。务必做到“小病抓起,大病不起”的原则。
四、甲鱼体表异常的监控
甲鱼大部分的疾病,从病发到恶化死亡,都能在甲鱼体表上体现。因此,在日常做好甲鱼体表异常的监控,能够促使我们及早发现并做好疾病的治疗措施。观察甲鱼体表异常的时间一般选在喂料前一个小时开始或喂料时,这时甲鱼上台等待吃食,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增加观察对象的基数。在甲鱼体表异常的监控上,特别应注意幼小体弱的甲鱼的体表,注意活动异常的甲鱼的体表。如果是温室养殖,应随身携带一个高强度的照明灯,做到清晰观察、准确判断。重点看甲鱼体表是否有白斑、白点、纤毛虫、疥疮、脱肛、烂爪、腐皮等。一般情况下,根据体表的异常情况,可以清晰地判断出甲鱼爆发的是何种疾病并作出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