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针对南方地区地域环境特点与对虾特殊生物学习性,因地、因种制宜,研究和设计构建适合于南方地区的对虾专门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配套养殖技术。
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以现代微生物技术(生物絮团技术)为基础,三阶段跑道式养殖池工程化设施为支撑,高效循环水处理为依托,智能化精确控制为保障,实现全年高产、稳产多造对虾的现代工业化养殖技术体系,具备高密度养殖、零排放、饲料系数低、在线实时监控、智能化调控与投饵、水循环利用达90%和产品优质健康等特点。近年来,该养殖技术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了养殖推广应用,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养殖生产实践均显示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备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与实用性,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示意图:
主要技术工艺特点:
(1)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养殖对虾,实现养殖水体原位清洁,稳定调控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换水率,提高养殖密度,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收益。
(2)分级轮养方式,最大程度利用水体,提高养殖茬数,缩短上市周期。
(3)工业化循环水处理,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
(4)植物净化外排水,实现养殖用水重复使用或安全排放。
(5)物联网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养殖管理自动化、精准化。
(6)智能化全天候自动投饵,有效提高饵料利用,增加规格均匀度。
(7)高效控温,突破气候制约,实现全年连续生产。
(8)机械化收虾,自动分级。
三、增产增效情况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已在广东省中山市和佛山市开展应用示范和推广,目前,推广面积达20万平方米,辐射面积100万平方米,中山市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首批养殖面积5万平方米已投入生产,效果显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中山市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年产10造工业化对虾千吨养殖示范园建设,以凡纳滨对虾为主要生产品种,车间设计采用三阶段养殖模式,即每条生产线含有标苗区、中间暂养区和成虾养殖区,养殖池为环形跑道式设计,以生物絮团技术为主要养殖技术,配套高效水处理系统、智能化供气、控温、自动投饵、水质自动化监控等设施、设备,可实现封闭式、循环水、全年连续多造稳产高产,单位产量达5kg/m2以上,年产10造,第一期18条生产线,9000m2成虾养殖面积可年生产无公害凡纳滨对虾450吨。
较之传统对虾养殖模式,该模式每茬可增加养殖产量400%,节省单位养殖成本20%,单位面积每茬提高养殖收入445%,纯利润提高554%,减排90%;在控温条件下,可突破气候限制,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增加养殖茬数4~6茬。
目前,该技术简化方案已在福建宁德市展开推广与运用,利用当地闲置水泥育苗池进行对虾工厂化养殖,采用分级养殖方式,养殖100天,规格70-80尾/公斤,单位产量5-8kg/m2,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可为我国水产养殖闲置育苗池的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模式。? ?
四、技术要点
1.养殖配套设施
养殖区应包含有蓄水池、养殖车间、水循环处理区和生物净化区,各功能区比例为1:5:1:3。其中,养殖车间为封闭式保温结构,养殖池为长环形跑道式结构,按分级养殖设置,以二/三阶段养殖为主,二阶段养殖池面积比例以1:4左右,三阶段以1:4:10为宜;池深1.5~2.0m,池底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保证池水能自流排干;进、出水独立设置,进、出水口分别设于池塘两边。养殖池具备控温系统、射流式增氧系统,选配自动投饵与水质智能化监控系统等辅助设备。
2.放养前准备
(1)养殖水体消毒。养殖用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渔业用水标准。养殖用水经过滤棉袋过滤后进入暂养池,每立方水体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20-25g,经6h以上作用后,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一天后使用。
(2)益生菌附着和接种。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1×109~1×1010活菌单位(CFU)/L、乳酸菌1×109~5×109 CFU/L,红糖10~20g/L,置于桶中混合,加水至一定体积,充分曝气活化,筛绢网过滤后,加入光合细菌1×109~5×109? CFU/L,0.5 L/m3水体全池泼洒该种益生菌-红糖混合液。
(3)水环境调节。调节养殖水体各指标(温度、pH和盐度等)与待入池虾苗所处环境相近,其中,温度相差 < 2℃, pH相差 < 0.5,盐度相差< 2‰。泼洒水色营养剂调节水色至淡褐色。调节曝气量,做到充分均匀曝气。
3.养成管理
(1)虾苗放养
A.分级养殖。一级池为标粗池,虾苗标粗20~30天规格达到2.5~3cm,进入二级池养殖,二级池养殖20~30天规格达到5~6cm,进入三级池养殖。
B.放苗方法。包装好的虾苗进入生产车间前要通过3ppm聚维酮碘液进行外袋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池。放苗时注意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温度和盐度变化,要把温差和盐度差控制在1℃和2‰以内,24小时温差控制在3℃、盐度差控制在3‰以内。为使虾苗尽快适应养成池的水质环境,把装有虾苗的袋子先浮在水面上,使袋内外的温度趋于平衡,再打开袋子,向袋内缓慢加入池水直至向外溢出,让虾苗逐渐进入水中,以提高苗的成活率。
C.放养密度。一级池3000~5000尾/m3,二级池1000~1500尾/m3,三级池400~800尾/m3。
(2)饲料与投喂
A.饲料要求。饲料要求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其营养成分及加工工艺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所颁布的对虾配合饲料的标准要求,在养殖高温期或发病期,饲料投放前添加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以增强虾的抗病力。
B.投饲量。凡纳滨对虾日投饲量依据其生长状况、规格以及底质、水质而定。养殖前期,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7~8%;养殖中期(虾体长3~6cm),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6%;养殖期(虾体长6cm以上),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4%。
C.投喂方法。投喂方法为沿池边均匀泼洒投喂。遵循“少量多投、日少夜多、均匀泼洒”的原则。
D.投喂次数。每天5次:06:00、10:00、14:00,、18:00、22:00具体投喂次数、时间和投喂量依据养殖具体情况可有所变动。
(3)水质管理
A.前期水质调节。虾苗入池后每日按0.5 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红糖混合液,连续泼洒5~7天,至水体透明度为50~60cm。逐渐加高水位至最终养殖水位。?
B.中后期水质调节。养殖期间不换水,仅补充蒸发水分。采用外置沉淀桶、生物滤池过滤等方式控制水体中絮团量在12mL/L。通过定期小量多次使用小苏打和石灰水,维持pH在7.6-8.6。射流器要24小时运行,保持溶解氧在全天处于5ppm以上。虾池底部无沉积。
(4)日常管理
A.检查饲料台的摄食状况,及时调整当日投喂量,并做好记录。
B.经常检查与清除虾池周围的敌害和异物。
C.经常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的虾或病、死虾,要及时捞出深埋。并查
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D.定期检测各池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并做好记录。
E.经常检测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注意用电安全,尤其要经常检查用电设备及线路。
4.养殖排放水处理
(1)养殖水排放前必须先经过水质净化处理后再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养殖水排放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和生物制剂法。物理法主要是沉淀和气浮,生物制剂法是使用微生态制剂降解水中有机质和悬浮物,使养殖排放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5.收获
(1)收获时间。收获时间依据气候、规格、市场价格、水体状况以及虾的健康而定。
A.收获前停止换水48h,待软壳虾少于10%时起捕,到水温降到15℃前捕捞结束。
B.当虾体规格达到11cm以上时,可起捕深加工或活虾上市。
C.若市场供求量大、虾塘密度又过高时,可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
D.池塘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捕捞,以减少损失。
(2)收获准备
及时掌握气象动态,注意虾池环境因素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捕捞计划;配备好捕捞工具和运输车辆等。
(3)收获方法
三级养成池配备捕捞系统,将水位降低后,拔开排水管,虾可直接进入收虾池。
五、适宜区域
包括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及内陆省份凡纳滨对虾适养区域。
工厂化养殖的苗种选择注意事项有哪些?
工厂养殖能提供稳定的水质,充足的溶氧,因此选用一代苗能明显表现出一代苗生长速度快的优势。
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拿虾苗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确定虾苗不带任何高致病性病源时才购买,如果检测带病源,坚决不能买。用检测数据说话,而不是听口碑,相信熟人。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关注虾苗种质问题,因此也有地方部门开始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比如天津地区的养殖户,现在就可以享受到此服务。
其次,建立独立、完善的水处理设备,例如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无论是水源还是虾苗,都是从源头上杜绝病源污染,建立生物安保体系。
有没有专门针对工厂化养殖的饲料?
由于这几年对虾养殖业进入了一个急剧的变革时期,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饲料,比如生物发酵饲料,采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发酵饲料的出现也填补国内的空白。针对一些养殖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功能性饲料,比如抗肠炎功能饲料,保肝饲料等。此外还有强化型免疫饲料,能增强免疫抗应激能力。随着工厂化养殖的普及,料企也研发了专供大棚专用的饲料,具有生长快、污染低、病害少的优点。近几年,业内一直在推广分段饲养标粗,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出现了标粗专用料,充分满足幼体特殊营养需求。
工厂化养殖有哪些常见病害?
工厂化养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别是现在中国的工厂化养殖还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并没有达到国外选进的生物安保水平,因此,病害仍然是潜在的风险。
目前而言,由种苗或水体带入的病毒性疾病有WSSV、IHHNV等;此类病害以预防为主;防止并发症。因此虾苗的前期检测和水源处理尤为重要。
困扰工厂化养殖的细菌性疾病还有肠炎、白便、偷死等,感染途径多样或未知,常用预防措施包括:水体消毒、乳酸菌拌料或发酵饲料、免疫增强剂、安全抗菌制剂等。
工厂化养殖如何合理地增氧?
我们目前水产养殖最容易忽略亚健康状态((2 工厂化养虾过程中发现,亚硝酸盐高达3-6mg/l时,仍能维持对虾生活,主要原因就是工厂化养殖能提供稳定、充足的氧气。现在有先进的测溶氧设备,养殖户可以根据水体溶解氧数据合理地使用增氧机,使水体溶解氧24小时始终不低于5mg/L。 底部增氧需要全程开启,水车式增氧机在放苗15天后开启,并随着养殖进程逐步延长开启时间和增加开启台数,投料前半小时、投料后一个半小时,停开水车,后期尽量缩短停机时间。根据情况可定期向池中投放增氧片3-5g/㎡,成本并不高,后期可补充液氧,实际更划算。 水车式增氧机可形成水流循环及集污,大池一般配2台0.75kw,跑道式一般配3-4台。 罗茨鼓风机的优点是增氧全面均匀,可配气石或微孔管,小池一般每1000㎡配2台3kw,每0.5-1㎡放一个气石。大池除水车外,每亩配1kw鼓风机,养殖后期还可使用液氧作为补充,通过三通与充气系统相连。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如何防应激? 对虾应激因素众多,比如养殖密度大、溶氧低、水质污染、换水量过大、温度、盐度、pH突变、药物刺激、藻相、菌相不稳定、营养不平衡、日常不合理的管理操作等等都是应激源。 对不同的应激源,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消除应激措施,总的来就是精细化全面管理、合理的密度、保证充足溶氧、降解污染、柔和换水、稳定环境、减少用药、选用优质饲料、细致操作等。同时合理使用抗应激剂,如:Vc、多维、甜菜碱、免疫多糖、微生态制剂等。 光照与工厂化养殖对虾体色什么关系? 有研究显示,高密度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对虾虾壳明显偏软,虾体颜色黯淡,个体大小差异较大,其发生机制有待研究;对虾积累虾青素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生长,而是为抵抗强光线的伤害。 因此,有些工厂化养殖公司改变池子的颜色,或者是光照强度,以获得更好的对虾体色。 不但是工厂化养殖,整个中国对虾养殖的误区比比皆是,本次论坛也引出了一些激烈的讨论,我们也希望没能到现场的同行人员加入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就怕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