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南方(主要是广东省),春季养殖台湾泥鳅格不但可以避免大部分敌害生物,还可以和北方泥鳅养殖高峰错开,那么养殖台湾泥鳅技术重点有哪些?
一、选好合适池塘;
选择水源便利、黏土为主,没有渗漏的池塘;最好设置防鼠、鸟等设施。
二、放苗前工作;
1.进水处理:
浅水(不超30公分)使用石灰或漂白粉等清理野杂鱼等;
进水需使用80目左右滤网防止敌害进入;够水深后(1.2-1.5米),使用40-50斤茶麸再次毒杀可能漏网的野杂鱼等敌害;
2.培底处理:
20-50斤一亩发酵腐熟粪肥培育底泥,以稳定前期因水温不高、吃料不足(肥度不足)造成的水色剧变。
3.试苗和解毒工作:
当水色趋于稳定后,试苗;试苗存活率100%后,解毒,准备放苗格(800-1000条/斤)。
三、放苗工作:
1.放苗当天,使用“元康”、“泼洒姜”补充体能、镇静、抗应激和促使伤口愈合;
2.放苗第二天,使用“健康一号”补充苗种的体能;
3.放苗第三天,同第二天。
这样处理后的苗格,活力好、开胃、健康。
四、养殖管理:
1.投喂: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高,春天水温偏低,吃食不多,建议使用高蛋白的南美白对虾饲料;吃食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左右一餐,一天最好投喂三至四餐;
2.调水:一周左右泼洒一次“元康、泼洒姜”,以保持水色不大变、保持食欲;
3.改底:一周左右使用一次“安蓝、底丹”合剂,或“底露”,降低水体残余污染物质;
4.内服:内服“虫虫草+健康一号”,护肝兼防寄生虫;
5.防病:只要上述水质、底质等处理好了,发病率非常低!
6.增氧:只要采食前后,不停增氧机;白天8:00-16:30分,基本开足,其余时间,可以少开或不开;最好有测氧仪,更好合理安排开启增氧机。
五、特殊事件:
1.指环虫感染:
泥鳅经常感染指环虫,一般正常天气,采食量降低、皮肤有红点、烂身、烂嘴时,很可能是感染了指环虫。
特效:“甲苯咪唑”是指环虫的克星!一般100g/天,连续两天。
2.氨氮超标:
泥鳅吃食猛、消化道短,碰上天气不佳,一旦水色明显变差,很容易发生氨氮超标中毒事件;当氨氮超过0.5ppm时,采食会变慢,皮肤容易出现红点、溃烂、烂鳃等症状。
经验:“黑博士”加“虾医生”适量连用两天,只要不下大雨,两个小时后水色好转,氨氮毒素慢慢下降,有好水源,最好适量加水。
3.亚硝酸盐超标:
春天天气时常阴晴不定,特别三、四月,经常连绵阴雨,由于这个时候的泥鳅,通常处于吃食高峰,不小心一个变天,亚盐就超标了;这时候,会出现胀气、浮头、慢料等。
24小时降低亚盐办法:先泼洒“亚硝速净”,两小时后泼洒“亚硝克星”,配合连续三天“复合增氧剂”,三天不停增氧机,24小时最少降低一半以上。
台湾泥鳅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1.水温
适养水温? 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 25-28 ℃(生长最快);休眠水温? 5℃以下或32 ℃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2.食性
在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但必须适口);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3.习性?
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4.生长
台湾大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但总体而言,远快于其他泥鳅品种。
水花(刚孵出的鳅苗,体长约4毫米左右)、寸苗(体长3-5厘米,个体重1500-2000尾/斤)当年均能养成100克左右的商品鳅。
养成时间6个月左右即可;从寸苗长到成鳅,体重可增长300倍左右。
台湾泥鳅养殖优势有哪些?
台湾泥鳅由于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等功效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近几年来,台湾泥鳅天然资源总趋势却在下降,据了解,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增加、农药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增大等因素制约了台湾泥鳅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另外,特种水产的兴起也导致大量捕捉台湾泥鳅作为饲料。因此,开展台湾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台湾泥鳅除了以上介绍的产品本身优势外,还具有以下养殖优势:
①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养殖。
②对水的依赖性相对较小,适于在各种浅水水体如稻田、洼地、小塘坑及山区水源不足处养殖。
③食性杂,饲料来源容易解决。
④繁殖力较强
⑤天然资源较丰富,苗种成本较低,也容易解决。
⑥适应性强,分布广。
因此,养殖台湾泥鳅是投资不大、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较高的生产方式。以上这些台湾泥鳅优点都给台湾泥鳅人工养殖带来极大的便利。